本报记者徐伯元
去年圣诞节前两天,香港一直被阴沉的天气笼罩,在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露天举行的第50届香港工展会现场,还时不时飘下一阵小雨。不过,这并没有影响曾晓丽的“赶集”计划,她是湖北人,已经来香港五年,而每年都要到香港工展会上采购一到两次,每次都大包小卷满载而归,“因为这里卖的产品价格很优惠”。
工展会现场,香港市民人头攒动,很多都是全家老小一起来逛,一些参展商的展位更是被围得密不透风。比人更多的是被商品塞满的包裹,有肩上背的包、手里拎的包,还有两轮的手拉车、宜家的蓝色大购物袋,甚至大块头的旅行箱,到处都有“赶集”的氛围。
有78年历史的工展会在香港可谓无人不晓,自第38届起每年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在维多利亚公园举办,期间横跨圣诞节和元旦,销售品类包括食品、家居用品、电器、服装等五花八门,参展商提供折扣,很多香港市民采购年货必须“到此一游”。记者从主办方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(简称香港厂商会)了解到,据三四年前统计,香港工展会24天的接待人数就突破了200万人次。
香港素有购物天堂之称,工展会的举办地铜锣湾就是购物中心密集的商业中心,而工展会却有一种魅力能从林立的购物中心之间脱颖而出。
香港厂商会副会长戴泽良向记者介绍,香港工展会有很长的历史,一直为香港市民提供价格优惠、品质优良的香港企业产品,其中超过80%是香港本地品牌,因此香港市民对工展会已经建立起了信任。香港工展会有历史,但并非一成不变,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来逛展会,通过不断推出年轻化的产品,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。同时,举办在香港家喻户晓的“工展小姐选举”等活动,工展会已成为一个香港市民购物休闲的嘉年华。
对参展企业来说,香港工展会也一样有吸引力。参展商异锋国际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湘东表示,工展会是香港一年一度的盛事,入场人员超过200万人次,对企业的品牌宣传作用很大,同时也让企业在圣诞节和新年销售旺季又增加了一个促销平台。企业还会在工展会上推出新产品,以测试市场的反应。
北上——香港企业从建“工厂”到找“市场”
2016年1月4日,第50届香港工展会落幕。据媒体报道,工展会的总销售额约9亿元港币,与上届相若;部分参展商反映,场内人流不如往届,主要原因是内地游客明显减少,大手笔“扫货”的情景不再。这也是香港零售市场整体现状的一个体现——内地消费者的购买力对其的影响越来越明显。
自1998年起,香港工展会就扩展至内地多个城市举办,如武汉、厦门、哈尔滨、天津等。经大连市政府邀请,今年香港工展会将“北上”大连,于8月底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办“2016香港时尚产品博览·大连工展会”。香港厂商会介绍,预计将有200家香港企业到大连参展,目前展位已供不应求。
以往,内地对于香港制造业企业来说是“生产车间”,记者在工展会上采访的参展企业,凡有自己工厂的,产品几乎都是“广东制造”。而随着内地消费市场的快速崛起,“北上”对香港企业有了更多的意义——抓住增长最快的市场。
对此,进入内地市场20年的李锦记很有“话语权”,其调味品产品在内地一二线城市均已铺开。在工展会现场,企业负责人孔君道告诉记者,李锦记的产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,内地和香港市场的份额大概占到一半。毫无疑问,内地市场是销售增长速度最快的,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,而下一步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。
内地消费市场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在转型,消费需求不断出现新变化,而香港企业的市场嗅觉向来敏锐。参展商新一代(远东)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骆嘉茵说,作为贸易商,企业想带着马来西亚特产的白咖啡“北上”,内地咖啡消费量正在快速增长,他们也想从中分得“一杯”。
参展商美国家得路天然有限公司销售保健品和有机食品,进入香港市场已有20多年,现在该企业最看好的是内地母婴保健品市场。负责人梁家玮表示,目前企业已有部分产品进入内地市场,其中母婴类最受欢迎,也有很多内地游客到香港购买该企业的母婴类产品。随着内地全面实施两孩政策,他认为这个市场将进入“飙升”期,母婴类产品也将成为其开拓内地市场的主打。
市场竞争——香港企业不打价格战
内地消费市场发展迅速,与此同时,竞争也非常激烈。目前,一些香港企业的产品在广东地区站稳了脚跟,但是进一步“北上”,需要面对的是相对陌生的市场环境。德国宝是在香港发展了35年的生活电器知名品牌,而企业负责人陈嘉贤不得不承认,虽然在香港很有名,但是企业在内地市场,包括将去参展的大连,并没有多少知名度,而且内地生活电器行业竞争非常激烈。不过,她认为,香港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,企业早就磨练出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。他们在内地市场不打价格战,而是要通过产品品质去竞争。
不打价格战,发挥香港企业的自身优势,很多有“北上”打算的香港企业均持有这个观点。香港厂商会会长李秀恒说,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融合社会,香港制造业企业在吸收全球技术和原材料方面具有优势,产品在欧美和日本市场上很受欢迎。现在,内地是香港企业重要的销售市场。产品出口往往通过代理销售,而在内地市场,香港企业可以推广自己的品牌,这实际上为香港企业打开了崭新的空间。目前,很多香港企业的产品都在内地生产,再运回香港出口到欧美和日本市场,在内地则不一定能买得到。而随着香港企业开拓内地市场,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变。内地消费市场的价格竞争激烈,香港产品的优势不是价格便宜,而是因为面向国际市场而有更高的标准,这种优势在食品和医疗产品领域尤为明显。
香港企业也在通过不同的触角向内地市场延伸,有的企业开始试水内地电商渠道。异锋国际的梁湘东表示,该企业销售生活电器和家居用品,在2014年进入了天猫和淘宝平台。他认为,要在内地每一个地方建立起完善的销售渠道并不容易,但网络销售在内地非常受欢迎,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,这也是和香港区别比较大的地方。
工展会在大连——希望收获比一次展会再“多”一点
记者在香港工展会上采访了解到,许多香港企业对今年8月“北上”大连参展很是期待。其中多数企业还未开拓包括大连在内的东北市场,他们期望在大连香港工展会上的收获能比一次展会再“多”一点,让大连成为开拓东北市场的起步点。
参展商侨丰行有限公司从事进口食品贸易,负责人黄伟鸿告诉记者,目前进口食品在内地市场很受欢迎,该企业的饼干产品已通过大连港进口到大连市场销售。企业想通过大连香港工展会寻找合作伙伴,将更多的产品带入东北市场。
多家香港企业以往通过其他展会与东北市场有过短暂“接触”,普遍印象一是东北消费者出手“爽快”,二是对香港品牌的接受度较高,而其中销售最好的往往都是大连。
戴泽良告诉记者,经过香港厂商会的前期考察,认为大连交通便利,消费者购买力强,而香港产品也可以吸引到大连的消费者,因此确定今年在大连举办香港工展会。而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让香港企业来大连销售产品,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期的经贸合作。
作为大连市政协港澳委员,万有集团董事长邵公全对香港工展会有很深的“情结”,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小时候就跟着父母去逛香港工展会,他从工展会上看到了香港企业、产品的不断进步。大连市民可通过大连香港工展会,进一步加深对香港的了解。
大连市政协港澳委员、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主席张佐民同样期待,大连香港工展会能为两地带来更多的交流与合作。他说,大连举办香港工展会能拉近两地的距离,让香港企业更好地了解大连市场情况。同时,大连自贸区申报已取得重大进展,而香港作为自由港区在相关领域有很多经验,两地之间应进一步加强经贸交流。
大连与香港一直以来经贸往来密切,两地的合作也将远不限于消费市场。香港企业从大连看到了在东北发展的空间,看好大连面向东北亚合作开放的桥头堡作用,而香港航运、金融、贸易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人才积累,也正是在区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大连所迫切需要的。可以期待,两地未来的合作将在更广领域、更高层次展开。